有着百项创新发明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的三座跨海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台州沿海高速公路指挥部将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于远程施工监控;乐清湾大桥节段预制拼装精度达到毫米级……2018年,浙江持续推进交通项目高品质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完成12个省级、71个市级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同比下降40%。
在日前召开的2019年度浙江省交通质监工作会上,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局长邵宏表示,交通质监系统已从以往的“公水”时代进入“公水铁”综合交通监督时代,今年将全面推广品质工程创建经验,全力推广设计标准化和精细化、施工标准化、营运项目质量通病和管理问题治理三大专项行动,为综合交通“三区”(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更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民满意交通样板区)建设保驾护航。
高质量推进施工标准化
2018年,浙江省在建公路、水运、铁路项目共计1424个,项目监督任务量同比增长21.6%,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同比下降40%。
交通建设规模高位运行之下,质量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受控得益于标准化建设。浙江以高质量创建品质工程为要求,全面推行机械化施工设备,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提升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在省级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杭绍台高速公路,项目组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全力推进“机器换人”——多臂凿岩机实现全方位精准打孔,锚杆打设角度合格率提升至100%,掌子面作业人数则由18人减至3人;应用湿喷机械手,较传统作业粉尘含量降低80%;多功能防水台车将防水卷材单次铺设的门幅宽度从2米提升至6米,铺设效率相比人工提高20%……
今后5年,浙江计划新增高速铁路14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高等级内河航道达标里程将超过1700公里。面对高位运行的交通建设任务,浙江交通质监系统将继续全力推广设计标准化和精细化、施工标准化,将品质工程示范项目创建经验向全省推广,实现品质工程创建覆盖所有项目和施工过程。
试点“监理+信息化”
品质工程创建离不开工程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力监督。2018年,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多次综合执法大检查,共检查61个项目、194个施工合同段、97个监理办,并对检查对象分类排名,对不合格的严厉处罚;全年实施行政处罚271件,处罚金额约252.5万元,有效惩治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在信用评价方面,浙江交通质监部门开展了2018年度部省两级监理、检测机构及人员的信用评价工作,涉及72家省内外监理企业、5086名监理人员以及241家试验检测机构、6650名试验检测人员;开发了省级监理信用评价系统,实现与“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浙江还开展了“监理+信息化”试点工作,推动监理企业转型升级。京杭运河整治工程湖州段首次在全省内河水运工程中使用了“云监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用监理记录仪现场记录施工及监理过程,实现了施工过程数据实时采集与远程监控。
今年,浙江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重点开展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重点水运工程、地方铁路综合执法大检查和全省农村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小型水运工程、养护大中修工程专项督察工作,加大对参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开展监理企业、检测机构“双随机”专项检查,切实提高监理企业服务能力,高质量创建品质工程。
法治理念进工地入基层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不断深入,地方铁路和城际轨道工程逐步纳入了浙江交通运输部门的监管范畴,浙江省政府2012年出台的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已不适用于目前的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
2018年年底,《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印发,成为全国首部覆盖“公水铁”的综合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省级法规,为品质工程创建提供了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确保《条例》尽快落地,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了《交通建设工程分级监管实施办法》《市域(郊)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并配合制定了专项验收管理办法和从业单位分类分级信用评价办法,下一步将重点加大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到《条例》精神进工地、进基层,有效推进依法管理。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