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参考报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因素交织叠加,世界经济面临新挑战。国内企业如何应对?记者从近日在内蒙古包头举行的2022年中国企业家年会上观察到,重塑信心成为业界共识。企业家们普遍认为,身上越感受到寒意,心中越要有信心,国企更应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进、行稳致远。
“当这些天我听到身边的同事、不少企业家朋友以及社会大众都在谈论‘寒意’这个词时,我特别想讲一下‘信心’这个词,讲一下海信这些年来跨越周期与不确定性的信心所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少谦说。
年会现场,贾少谦用一组数字表明了他对经济形势的信心:“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供应链压力和逆全球化挑战,海信发展依然稳中有进,今年前8个月,营业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29%。”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企业家是构建经济信心的源头。贾少谦拿海信举例说,近十年来传统电视企业遭遇技术更迭、价格战等冲击,但海信始终保持自信、坚守阵地,摒弃低端低效,转型高端制造、先进制造,反而扩大了地盘,朝着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进发。
坚定信心,源于充足的技术支撑。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历程十分艰辛,凭借战天斗浪、与海共舞的拼劲和闯劲,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与装备难题,涌现出“深海一号”“海基一号”“璇玑”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等“国之重器”,使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必须始终把服务党和国家战略作为事业追求,在时代大变局中勇担职责使命。”汪东进说,公司将紧跟时代大潮,以前瞻性思维谋划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内蒙古一机集团董事长李全文表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加强科技、管理双创新,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重塑重构专业技术体系,抓好董事会建设、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重点国企改革事项。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经贸摩擦加剧。更好的国际化视野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制胜法宝。”李全文说,一机集团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把握好国际规则,开拓好国际市场,努力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
一系列稳增长举措、惠企纾困政策的出台,让企业发展信心更充足。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表示,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费、融资、招投标、营商环境等措施,帮扶企业克服困难。他呼吁,各企业要用好用足政策利好,积极推动稳增长。企业家要厚植爱国情怀,主动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